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是印度洋中重要的年际变率之一,于春季触发、夏季发展、秋季成熟,影响印度洋周边国家甚至全球气候。亚洲夏季风在IO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孟加拉湾夏季风的早爆发以及强南海夏季风等均有利于正IOD的发展,但关于南亚夏季风与IOD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南亚夏季风对IOD的影响方面则没有一致的结论。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屹岷团队基于对IOD研究的系统回顾,与俞永强团队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在IOD分类基础上、南亚夏季风与IOD之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IOD东西极海表面温度(SST)异常的强度差异,该研究将IOD事件分为三类。其中,Type-W和Type-E正IOD分别以IOD西极SST暖异常和东极SST冷异常为主,而Type-C正IOD东西极SST冷暖异常强度相当。对应着南亚春夏季风和南亚高压的减弱,通过减弱蒸发-风反馈以及非洲沿岸冷水的上翻,促进西极SST暖异常的发展,形成Type-W型正IOD。Type-E正IOD对应着南亚夏季风的加强和西极弱的SST暖异常,夏季强南亚夏季风与IOD东极SST冷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秋季东极强SST冷异常的发展。Type-C正IOD对应着不显著的南亚夏季风异常,IOD东西极SST冷暖异常协同发展,秋季IOD东西极SST异常强度相当。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了不同南亚夏季风异常在IOD发展过程中对东西极SST异常强度的调制作用。此外,在Type-W和Type-C正IOD之后的冬季和春季,热带印度洋海盆增暖发展,但在Type-E正IOD之后印度洋中则没有海盆增暖的发展。
研究认为,基于IOD东西极SST异常强度差异对IOD的全面分类,能够清楚地识别不同类型IOD的演化特征和动力学特性,并突出南亚夏季风异常对不同类型IOD发展的影响。
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上。研究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