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冷涌是冬季一种典型的天气现象,对南海及周边地区有重要影响。作为天气现象,绝大多数的南海冷涌只有一两天的生命史,但有一些冷涌却可以持续六天乃至两周以上。相较于短时间的降温而言,持续性的冷涌事件会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持续性冷涌的变化特征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庞博等揭示南海持续性冷涌在热带外环流场上表现出与短寿命事件不同的特征,并指出斯堪的纳维亚(SCA)型环流异常横跨欧亚大陆传播至东亚地区是导致南海冷涌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80%的南海持续性冷涌爆发前,中高纬度均表现出显著的SCA型负位相的环流特征。进一步分析指出,SCA型环流异常通过促进西伯利亚一带的阻塞高压活动,进而有利于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的持续升高,并最终影响南海冷涌的维持。
该研究揭示了起源于北大西洋的环流异常能远距离调制南海的天气系统,这为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上。
论文链接
短(左)、长(右)寿命冷涌事件爆发时的环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