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滴是体内储存脂肪的重要细胞器。脂滴大小决定着细胞脂肪储存的能力,其动态调控会影响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稳态,并与许多代谢类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脂滴的重要功能与调控机制,但脂滴在机体内以及不同生理代谢条件下的调控还有待更进一步阐释。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黄勋研究组揭示了CSN-RDH-Plin2调控脂滴大小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意义。研究发现,COP9信号小体(CSN)通过调节一个视黄醇脱氢酶家族蛋白(RDH/CG2064)的蛋白水平,进而影响脂滴驻留蛋白Plin2在不同脂滴亚群中的分布,从而调控脂滴大小与代谢稳态。在高脂条件下,CSN敲降果蝇的脂肪体中脂滴变大,长时间饥饿的个体存活率明显下降。在机制上,RDH/CG2064能够与脂滴蛋白Plin2结合并促进Plin2在细胞核周围小脂滴上定位,因此影响脂滴表面的脂解酶Bmm。在高脂条件下,减少Bmm导致大脂滴生成并最终干扰机体的脂肪动员与利用。
相关成果发表在EMBO Reports上。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资助。
CSN-RDH通过协调脂滴蛋白定位调控脂解酶水平与脂滴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