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层常见于赤道西、中太平洋,是位于等温层下部的盐度跃层,长期以来被认为可阻碍较暖的表层水与较冷的次表层水的交换,从而增强海气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若通过障碍层混合消掉障碍层,则全球高影响海气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将难以发生或发展。因此,障碍层混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动力过程。目前,障碍层混合的分布特征、变异规律及气候效应,甚至其存在性,都缺乏实际观测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等在赤道太平洋中小尺度过程(障碍层混合)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在赤道太平洋上的定点观测探测到障碍层内频繁的混合现象,同时利用大量Argo剖面数据,揭示障碍层混合现象普遍存在性,并初步确定其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研究发现,障碍层混合与上混合层中的混合一样强烈,能够在等温层底形成有效的热交换。按空间分布,其发生率在20%—60%之间,在赤道中太平洋较大,在(160°W,0°N)附近达到最大;按时间分布,障碍层混合在拉尼娜成熟期年比厄尔尼诺成熟期更频繁。研究还发现,障碍层混合与较厚的混合层、障碍层和等温层、较弱的障碍层层化以及等温层中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盐度存在密切关联。
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真实障碍层混合对厄尔尼诺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关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