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沙地,约占地表活体覆盖的40%以上,对维系土壤稳定及固定碳和氮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期维持功能活性的基础——吸湿凝结水,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植物受到的干旱胁迫。吸湿凝结水输入期间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理活动会影响土壤中的碳交换和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地表吸湿凝结水与生物土壤结皮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厘清生物土壤结皮与吸湿凝结水的关系,系统揭示荒漠生态系统吸湿凝结水的生态功能,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潘颜霞团队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对比了吸湿凝结水的测量方法,重点探讨了其与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关系,总结了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非降雨水输入特征的改变及对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功能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全面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旱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关研究成果以《吸湿凝结水对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功能的影响综述》为题,发表在《地球科学进展》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