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工程使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出现了土壤干层和林分退化等问题。树轮气候/环境记录可为阐释植物-水分关系提供长序列的数据支持。柠条是干旱荒漠地区的优势灌木种,因其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和水分保持功能被大面积引种至黄土高原地区。然而,目前关于不同降水梯度下柠条径向生长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的研究仍然不足。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肖生春团队运用树轮生态学方法,基于黄土高原西部180-415 mm降水梯度下几个柠条天然林和人工林样点,开展了灌木柠条径向生长特征、主要限制因素和林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于干旱荒漠区的天然柠条,黄土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区人工林柠条受生长季(6-9月)干旱胁迫影响较为显著;随着降水的增加,干旱对人工柠条的限制逐渐减弱(图1)。在气候变化背景下,12年左右定期的灌丛平茬有助于缓解干旱对柠条生长的限制(图2)。此外,初始造林密度应根据区域降水量而定,从而避免由于过度的水分竞争而造成林分衰败。该研究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西部人工林的稳定性维持及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l growth and ecological response of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gradient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China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的支持。
图1.柠条径向生长与气温、降水和月尺度SPEI的关系
图2.不同样点气候条件及柠条径向生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