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碰撞岩浆作用广泛分布于大陆碰撞造山带中(如青藏高原),被普遍认为是大陆俯冲的产物。然而,先前大洋俯冲时洋壳物质的再循环也能贡献后碰撞岩浆岩的产生。准确识别后碰撞岩浆岩中的再循环地壳组分对于理解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的发展以及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分布有大量的后碰撞超钾质岩(图1A),这些岩石的形成和印度大陆板块的俯冲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这些超钾质岩普遍具有弧型微量元素特征和富集的放射性成因Sr-Nd-Pb同位素组成。然而,其富集地幔源区的交代介质(新特提斯洋沉积物vs. 俯冲印度陆壳)仍然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