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高原气候的变化规律,评估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服务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胡泽勇科研团队从高原表面温度和风速及环境变化等方面回顾了高原近60年来的气候变化事实及其环境影响与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观测台站(主要分布在高原东部地区)和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近10余年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高原东部地区地表温度和地表气温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图1)。高原地表风速变化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多年代际振荡(AMO)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2002年地表风速距平出现了显著增强的趋势(图2)。研究结合大气位势高度和环流场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型(图3、4)显示,由北大西洋传向高原的大气波列,在高原上形成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低压,出现西南风增强,并通过动量下传,增强了高原地表风速。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剖析高原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及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成果以《青藏高原近6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进展》为题,发表在《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刊上。研究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1961—2017年,青藏高原观测站点平均的年平均地表温度距平
图2.1961—2017年,青藏高原观测站点平均的年平均表面风速距平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多年代际振荡(AMO)指数
图3.2002—2020年,250 hPa等压面上的年平均位势高度纬向偏差【填色,单位:gpm·(10a)-1,打点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与风场[箭头,单位:m·s-1·(10a)-1,红色箭头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线性趋势
图4.2002—2020年,500 hPa等压面上的年平均位势高度纬向偏差【填色,单位:gpm·(10a)-1,打点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与风场【箭头,单位:m·s-1·(10a)-1,红色箭头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线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