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陈昌斌团队与北京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病原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冬生团队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he fungalpathogen Candida aur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外和体内实验,揭示了超级耐药真菌耳念珠菌侵袭感染过程中宿主先天免疫系统的识别应答机制。
耳念珠菌于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分离发现,自此,耳念珠菌感染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已有感染病例的报道。耳念株菌最重要的特点是90%的临床分离株对一线真菌药物氟康唑耐受,部分分离株表现出对几乎所有抗真菌药物耐受,往往引起严重的院内爆发感染及急剧上升的致死率,致死率高达60%。虽然对于耳念珠菌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特征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感染过程中该真菌如何与宿主先天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这方面的识别应答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一些结论甚至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