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Ricinus communis)是重要的非食用油料作物之一。蓖麻种子富含蓖麻油酸(顺式-12-羟基十八碳-9-烯酸,18C:1OH),在高温下不易挥发、低温下不易凝固,是工业、航空和机械常用的高级润滑油,也是重要的生物柴油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蓖麻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利用边际土地发展蓖麻产业已引起广泛关注。
考古学研究发现,人类对蓖麻的利用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从南非山洞(Border Cave,约2.4万年前)到苏丹古人类遗迹(~7000年前)的考古研究发现,人类在史前时期就开始利用蓖麻种子,在4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法老古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蓖麻种子。蓖麻种子富含油脂,一般认为人类早期利用蓖麻主要是为了照明。早前研究认为,蓖麻存在四个多样性中心,即东非(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西亚、印度和中国。东非的蓖麻主要为多年生乔木,西亚的蓖麻主要是多年生灌木,印度和中国的蓖麻多为栽培的或逸生的灌木。长期以来,对蓖麻等非粮作物的栽培起源、群体动态历史和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栽培蓖麻的遗传多样性低,同时,由于人类利用蓖麻的历史悠久、世界不同地区对蓖麻的引种多次发生,栽培蓖麻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地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