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银心团队揭示了盐芥适应高盐低磷生境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和环境》。
土壤盐渍化通常和土壤贫瘠相伴,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研究盐芥适应高盐低磷生境的分子机制,寻找盐和低磷胁迫信号通路的交叉调控元件,对于提高盐胁迫下作物的磷吸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及潜在应用价值。
研究人员比较了盐芥和拟南芥磷转运体(PHT)基因家族在基因拷贝数、基因结构、启动子元件以及表达模式方面的异同,并对相应的基因和启动子进行了功能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EsPHT1;3基因复制以及盐胁迫下多个PHT基因的诱导表达是盐芥适应高盐低磷生境的重要机制,这为研发和培育耐盐、耐低磷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遗传资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pce.14027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4-20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