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玉露水蜜桃以其皮薄肉厚、柔软无渣、甘甜芬芳而蜚声海内,向来有“琼浆玉露、瑶池珍品”之美誉。奉化玉露水蜜桃的原产地,其实就在莼湖镇袁岙村。
1972年,宁波农校科研组深入各地调查水蜜桃资源,在当时的后琅公社袁岙大队发现了30年生平顶玉露桃母株,从而证明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袁岙村就有人开始栽种玉露水蜜桃。时隔不久,又在袁岙村发现了花实兼用的玉露桃异种花玉露。近水楼台先得月,紧邻袁岙的冒头村率先引种,并迅速扩展至附近的后琅、黄檗、朱家店、楼隘等村;之后,西圃、长岭、上山、长汀等村也相继引种,并先后培育出“长岭玉露”、“西圃4号”、“上山大玉露”、“武岭玉露”等优良品种……星火燎原,终成奉化玉露水蜜桃今日之气候。
上个世纪50年代,水蜜桃在整个奉化尚属稀罕之物,但当时的袁岙大队已利用荒山坡地集体大面积栽种。每逢春天桃花盛开时节,环村的桃林繁花似锦,蜿蜒起伏,汇聚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桃花盛开时节也是桃树各种虫害的盛发期,由于当时尚无用杀虫剂喷雾治虫的手段,所以只能采用人工捕捉方式,主要工具是一顶斗篷和一根小木棍。操作者一手持斗篷一手持木棍,先将斗篷置于桃枝下方,然后用木棍轻轻敲击桃枝,将桃枝树叶或者花朵上的幼虫震落于斗篷中,然后收集起来集中灭杀,谓之“敲桃虫。”从事敲桃虫的都是各生产队的妇女劳动力,一到敲桃虫时节,全村百十个女人一起上山,他们互相打招呼,一路嬉笑。进了桃林,个个手持白布斗篷穿梭于花海之中,就像一群白色的蛱蝶,在灿烂的花海中翩翩起舞,宛如一场盛大的舞会;工作与美丽,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融合和完美的演绎。至今,敲桃虫这一原始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历史,每年春暖花开,袁岙、冒头一带漫山遍野的桃花似乎开得更加灿烂,偏偏就不见了为桃树治虫的妙龄村姑,抚今忆昔,不由让人徒生几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惘和失落。
(袁岙村书记袁公亨,出了名的种桃能手。今年7月,小编到袁岙村找袁书记,向他讨教老品种水蜜桃的辨别方法。袁书记手上的桃子就是正宗的平顶玉露水蜜桃)
袁冒一带的水蜜桃生产也曾经曲折。上世纪70年代,由于交通不便,水蜜桃又不耐储藏,一度造成水蜜桃价格持续低迷甚至滞销,于是果农纷纷改种黄桃,因为当时奉化以及周边的宁海、象山等县先后都建起了加工黄桃罐头的食品厂,特别是奉化食品长的“梅林牌”罐头黄桃出口量占全国的40%,黄桃一度供不应求,曾经深受人们喜爱的水蜜桃因此失宠,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萎缩。直至上世纪末,随着运输条件的日益改善,袁冒水蜜桃的声誉再度鹊起,水蜜桃逐渐供不应求,价格也年年攀升,栽培面积和产量也因此逐年递增。近年来,与袁岙紧邻的冒头村渐渐成了水蜜桃集散地,每逢桃子上市,冒头附近的楼隘、朱家店、黄檗、后琅、田央等村子的桃农都将桃子运至冒头出售,公路两旁一整天都摆放着一筐筐芬芳扑鼻的水蜜桃。那截横穿冒头村的公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叫卖声和汽车喇叭声响成一片,其中不乏来自宁波、杭州甚至上海、南京等地的客户。
(冒头村的水蜜桃交易市场)
莼湖镇根据实际需要,在冒头村公路一侧,另辟了一块场地,作为当地水蜜桃的交易市场,从根本上改变了桃子时节冒头村公路两旁无序的拥堵状况。桃农们还纷纷组成桃子合作社,并别出心裁地在包装箱上印上二维码,让顾客对桃子的产地、户主已经采摘日期等数据一目了然,吃上放心桃。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辨认一下,哪个是平顶玉露水蜜桃?
内容来源:《海韻莼湖》作者:林崇成
图片来源:江子语
来源:海韵莼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