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造船产能虽然颠末淘汰、消化、整合、转移近2000万载重吨,但面对低迷的市场,我国船舶行业的产能使用率依然处于低位,今朝有逾40%的造船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大年夜公国际日前宣布的船舶行业阐发申报指出,在举世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严重,市场苏醒进程迟钝。
布局性过剩
据工信部猜测,“十三五”时代,举世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万~9000万载重吨,而我国现有的造船产能就有约6500万载重吨。必要留意的是,我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是布局性的。在散货船等中低端船型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船型提供不够,高技巧、高附加值的LNG船、油轮、海洋平台等多被韩日造船厂把持。
订单削减伴随产能过剩严重加大年夜了船舶交付难度与撤单风险,并已导致多家船企破产。行业不景气,再加上银行收贷、船东预支款比例下调,不少行业骨干企业的现金流呈现首要场所场面,致使不少订单损掉。2014年事尾以来,包括明德重工、东方重工、庄吉船业、正和造船等造船企业先后提出了破产重组申请。
大年夜公国际觉得,今朝,我国船舶制造业仍处于周期性底部区间,行业洗牌或加速。未来,行业的破产企业还会更多。
进级机遇
只管行业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凸起,但大年夜公国际觉得,跟着提供侧布局性革新的深化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船舶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将获得必然程度的化解,且我国劳动用工资源刚性上升等现实将倒逼行业转型。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有助于我国船舶制造业实现由造船大年夜国向造船强国的迈进。
船舶制造业的成长首先要重视行业布局的调剂。提供侧革新的一个紧张方面便是要调剂行业布局。2015年,为支持船舶工业成长,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布局调剂匆匆进转型进级的指示意见》,工信部也宣布了三批相符《船舶行业规范前提》的企业名单。金融政策以及行业“白名单”轨制的实施,有效向导了社会资本向优质企业倾斜,挤压后进企业生计空间。如大年夜船重工吞并大年夜比大年夜洋船舶,使LNG船及军品等特种船建造能力增强。吞并重组可达到去产能、提升财产集中度的目的,还可以企业规模的扩猛前进抗风险能力。
其次,要加力研发,出力产品布局的优化。提供侧革新的另一个方面是要调剂产品布局。2015年,《中国制造2025》把高技巧船舶列入十大年夜重点成长领域,重点鼓励成长高技巧高附加值船舶和超级节能环保船舶,并提出要重点成长智能船舶,经由过程相关关键信息技巧的冲破,前进船舶制造的智能化水平。
必须留意到,船舶业的需求布局正在发生变更,2015年受益于低位油价,油轮船东订购新船热心飞腾,订单迅速攀升。此外,集装箱船订单占比由2014年的10%大年夜幅提升至25%。然而,2015年整年我国具有竞争力的散货船等老例船型的市场需求乏力,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55%阁下骤降至15%阁下。
在国际船舶市场的深度调剂期,行业竞争愈发猛烈。面对市场增量将来自技巧繁杂船型的现实,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高技巧船舶研发能力、研发产品适应市场快速变更的能力亟待前进,必要低落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船型的比重,增添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比重。
而自立研发能力恰是冲破船型布局分歧理的切入点,政策支持将向导我国船企经由过程增强自立研发能力加快财产技巧进级,实现产品布局的高端化,从而前进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助力企业抢占高端船型市场份额。“互联网+造船业”,便是要充分使用互联网相关技巧整合企业资本,进一步改造传统造船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提升船舶建造历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同时,要把握“一带一起”机遇推进行业成长。“一带一起”扶植的深入推进将对船舶需求形成必然支撑,与我国船舶工业成长相关的贸易、投资等行业领域的成长可倒逼我国船舶工业“走出去”,为行业发
展供给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