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厝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部,乡域面积110.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45万亩,辖32个行政村,121个自然村,其中畲族行政村8个,老区基点村6个,全乡总人口30848人,其中畲族人口7542人,约占总人口的25%。可耕地面积2.37万亩,其中水田2.18万亩,农地0.24万亩,林地10.7万亩。
交通运输
康厝畲族乡东与溪潭镇接壤,西与周宁县七步镇交界,南临周宁县玛坑乡,北与穆阳镇、穆云乡隔水相望。交通便利,302省道贯穿全境,宁武高速公路过境线已全线通车,距离福安市区仅10多分钟车程,沈海高速复线正有序建设,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所辖各村已经全部通公路,大部分村道已为水泥路面硬化,其余为4级公路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人文景观
康厝是福安市三个畲族乡之一。历经时间变迁和社会发展,畲族人民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体育、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民俗节日,而且随着畲族文化遗 的收集抢救和整理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心,更是一枝独秀,争鲜斗艳;康厝金斗洋是闻名遐迩的“畲族武术之源”,畲族武术多次代表宁德参加省民运会获奖,“打枪担”等畲族舞蹈节目曾连续两次获全国民运会一等奖,2016年8月金斗洋武术表演队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晚会演出;每年一次的“三月三”畲族风俗节,场面热烈,引人注目。村落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朴实,村境内多有胜景,西铭村为南宋帝师郑寀的故乡,东山村的“东山雪洞”及洞边的多处摩崖石刻,为明代抗清名将刘中藻的题署,此外还有红坪普照寺,东山纱帽岩、凤洋清泉洞、象地龙潭等风景名胜。
物产资源
康厝畲族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1.2℃—19.5℃,年平均降水1045mm,平均海拨110.2米,四季分明,物产丰富。
(一)矿产资源。乡域内富含花岗岩、辉钼矿、砂石河卵石等矿产资源,可供开采量可观,已控明的室内外装饰用的普通型花岗岩储量达50万立方米;赤路一带辉钼矿量大质优。
(二)水源资源。境内穆阳溪系交溪一大支流,流域面积1389km2,域内水网纵横,水能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水资源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以上。主要水库有凤洋、金斗洋、渡头、界竹4处,为良田的旱涝保收提供丰富的水源资源。
(三)农副产品资源。农业是康厝乡主导产业。茶叶、食用菌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目前,茶叶粗(精)加工企业达16家,年产量1.4万担,拥有基地农业3500亩,其中年保持3000亩以上的生姜种植面积,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旅游资源。乡域内山清水秀,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畲族风情更是旅游开发的新兴支点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村已基本实现“五通”,辖区内共有一所市级民族职业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民族职业中学附属小学。依托电力优势,比较快速的带动了铸轧钢行业的发展,促进运输的繁荣。发展软环境良好,多年来,乡党委政府被福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以及宁德市民族团结乡等。
(二)农业生产已形成水果、蔬菜、生姜、食用菌、无公害茶园、禽畜、绿竹等基地型区域性公布,全乡的反季度蔬菜基地面积1500亩,“早熟”葡萄面积500亩,茭白面积300亩,无公害茶园4800亩,生姜3000亩,茶园1万亩;工业形成以水电、石矿、冶金铸造、茶叶粗(精)加工、竹木加工、电机电器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以零售业、服务业、运输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