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柄镇位于福安市东南部,东与霞浦崇儒畲族乡交界,北部毗邻柘荣,并与城阳、坂中、溪潭、赛岐和松罗等5个乡镇接壤,距福安城区20公里,离福宁高速公路赛岐互通口3公里。104国道、省道小浦线穿境而过,母亲河——茜洋溪发源于柘荣,流经霞浦与龙新溪在此汇入赛江。全镇下辖27个村(居),总人口3.8万人。201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农业产值5.1亿元,财政收入6685.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19元。目前,规上工业企业7家,其中批发贸易企业2家。2013年被列为宁德市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
溪柄是农业大镇,是宁德市农科所和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种植试验基地所在地,也是福安市千亩高优农业园区所在地。绿竹笋、葡萄、茶叶、畜禽养殖是传统四大支柱农业产业,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曾为黄沙“百里绿竹长廊”赋诗一首,畜牧业占全市六分之一,同时镇区位于“一江两溪”交汇平原地带,因此也是我市重要的农田水利防洪重点区域之一。溪柄是革命老区,辖区柏柱洋被誉为“闽东延安”,邓子恢、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创建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和中央红军长征后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柏柱洋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东苏区纪念馆和保存完好的“四座”旧址。溪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福安“三贤”之一的南宋忠义之士郑虎臣的故乡,此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千年古刹——狮峰寺,中国传统村落楼下村清代古民居建筑群,以及毛主席亲笔题按语的《福安县中农社与贫农社教训》一文中的南山村贫农社和中农社旧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