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植物园的一株西畴青冈结出了形似小馒头的幼果,这是该物种迁地保护13年来,首次在昆明植物园开花结实。这也标志着极度濒危物种西畴青冈在昆明植物园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迁地保护,说明西畴青冈具有较广适应性,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前景广阔。
西畴青冈为壳斗科青冈属常绿乔木,树形优美,幼叶鲜红,果实大而美观,是优秀观赏树木,可以开发成行道树。其果实中富含淀粉,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极小种群保护团队对西畴青冈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开展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目前,该物种仅发现6个分布点共17株,分布面积仅12700平方米。
2008年,为了对西畴青冈进行抢救性保护,昆明植物所周浙昆研究组从云南富宁县采集了一批西畴青冈种子。昆明植物园采用这批种子开展繁育技术研究,成功培育了一批苗木,2010年定植于园区开展迁地保护生物学观察研究。
目前,研究人员为分布于富宁的西畴青冈建立了保护小区,对每个单株及其生境进行了保护。极小种群保护团队先后成功培育苗木2000余株,与相关单位合作,较系统地开展了近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与种群恢复重建等抢救性保护,共定植苗木1600余株,成效显著,西畴青冈已经脱离了“险境”。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7-1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