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月部-ap)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月部-ap)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月部-ap) 解字注释: 蔽芾(fèi),树木幼小而旺盛。《韩诗别传》作“蔽茀”,《说文》“蔽,蔽蔽,小艸也”,本义小草。《说文》:“茀,道多艸,弗成行。从艸弗聲。”本义草多。段玉裁注:“此小草貌之引伸也。按《尔雅.释言》:芾,小也。卷阿毛传云:茀,小也。芾茀同字,说文有茀无芾。甘棠本作茀,或本作巿,弗成知。”朱熹集传:“蔽芾,盛貌。”孔传:“蔽芾,小貌。”在释此词时,一说为毛传所云小貌,《正义》说与大年夜木比拟为小,故召伯可以在树下苏息;一说为旺盛貌,与前者并不冲突,因枝叶旺盛才可以于人憩息。 甘棠,木名,即棠梨。陆玑疏:“甘棠,今棠梨,今棠梨,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鄙谚云,涩如杜是也。” 翦(jiǎn),斩断,剪断。指剪其枝叶。 《说文》:“翦,羽生也。一曰矢羽。从羽前声。”本义为鸟初生的羽毛。初生的羽毛对照整体,犹如被剪刀剪过一样,故名为“翦”。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划一之状也。”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今之歬字。”《说文》:“歬,不可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本义为不可走而提高。“止”指脚,人脚板站在舟船中,方能不可而进,故“歬”从止在舟上会意。小篆作 ,像人脚板在舟上之形。“翦”为初生之羽毛,“歬”字后加刀作“前”,是“剪”的本字。 召(Shào)伯,周代燕国鼻祖。姬姓,名奭。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曾佐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西由其管理。他巡行乡邑,能得夷易近和。(另一说为周宣王时期的邵穆公虎,他称邵伯,姬奭称召公。) 茇(bá),在草舍止宿。郑笺:“召伯听男女之颂,不重烦劳庶夷易近,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败,砍伐。 《说文》:“敗,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本义是损坏,此处引申为砍伐。马瑞辰通释:“《说文》‘伐’,一曰败也。”《广雅》:‘伐,败也。’是勿败尤勿伐耳。” 拜(bài),拔掉落,通“拔”。郑笺:“拜之言拔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拜,假借为拔。”(另一说为诗集传所训“屈”。“拜”《说文》作“”,是会意字。《说文》:“,首至地也。从手、。” ,扬雄说拜从两部下。 ,古文拜。”为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施礼时两膝跪地,垂头下与腰平,两手至地。此处引申为挽其枝以至地之意亦通。), 憩(qì),苏息。毛传:“憩,息也。” 说(shuì),通“税”。憩息;止息。毛传:“说,舍也。”陆德明释文:“说,本或作税。” 译文: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栖身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苏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解题: 《甘棠》一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觉得是讥诮召伯之作,其他险些众口一辞,均觉得是怀念召伯的诗作。 《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 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庶夷易近,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